茶葉自古即有『萬病之藥』美譽!茶療歷史悠久,從「神農嘗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荼(茶)而解之」的鄉野流傳,即知人類祖先(先民)以茶為藥,用之解毒的歷史背景。至東漢著名醫學家華佗在〔食論〕中記載茶有提神醒腦的藥效,可見單味茶葉已有保健之功效。
近年來由於科技進步及科學家們亟欲解開天然保健飲料「茶」的生理功效,進行了各項動物實驗,甚或臨床實驗,皆證實茶葉確實具有多種保健及預防疾病之功效,綜合國內外之研究報導,飲茶功效可歸納為下列十項:
- 優良的抗氧化自由基清除劑
- 提神醒腦、消除疲勞、增強耐力
- 抑制血壓、血糖上升
- 強化微血管
- 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
- 抗菌、抗病毒及改變人體腸內微生物之分佈
- 抗細胞突變、抗癌作用
- 抗輻射及紫外線
- 預防蛀牙
- 利尿
從中醫角度而言,生茶葉本屬味性寒涼,但經過製茶工序的發酵、焙火程度之不同,其味性會因而有所改變。故不同茶類會有不同味性,功效亦有所差別。總而言之,製作完成後之茶葉顏色越偏離原有的翠綠顏色,其味性就越溫熱。但究竟要如何讓日常的茶飲成為我們養生的助力而非阻力?了解各種茶類的味性及自己的體質,在不同季節選擇品飲合宜的茶類,如此方能順性而為,進而達到預防保健之功!至於要如何選擇搭配,請參考下表所彙整的相關性,希望有所助益!
*請點茶樣圖示,即可展開文字說明。
-
綠茶
茶葉種類 綠茶 發酵 不發酵/<5% 茶葉產地及代表 龍井(浙江)、碧螺春(江蘇)、煎茶/玉露(日本)、毛尖(河南) 製茶工序 茶菁→殺菁(炒、烘、曬、蒸)→揉捻→乾燥 飲用季節 夏天 習性 性寒 功效中醫看法 提神醒腦、清熱解毒、生津解渴、消暑利水、明目、治痢 體質 熱底 -
白茶
茶葉種類 白茶 發酵 微發酵/5~10% 茶葉產地及代表 白牡丹(福建)、白毫銀針(福建) 製茶工序 茶菁→萎凋(室內)→烘菁→輕揉→乾燥 飲用季節 夏天 習性 性寒 功效中醫看法 清熱解毒、生津止渴、健牙護齒 體質 熱底 -
青茶(烏龍茶)
茶葉種類 青茶(烏龍茶) 發酵 半發酵/8~12% 茶葉產地及代表 包種茶(台灣新北市坪林) 製茶工序 茶菁→萎凋(日光、室內+浪菁)→殺菁→揉捻→乾燥 飲用季節 夏天 習性 性寒 功效中醫看法 提神醒腦、去膩消食、生津解渴、下氣醒酒 體質 熱底 -
青茶(烏龍茶)
茶葉種類 青茶(烏龍茶) 發酵 半發酵/20~30% 茶葉產地及代表 烏龍茶(台灣大禹嶺/梨山/阿里山/杉林溪/松柏嶺/鹿谷) 製茶工序 茶菁→萎凋(日光、室內+浪菁)→殺菁→揉捻→乾燥 飲用季節 夏天 習性 性寒 功效中醫看法 提神醒腦、去膩消食、生津解渴、下氣醒酒 體質 熱底 -
青茶(烏龍茶)
茶葉種類 青茶(烏龍茶) 發酵 半發酵/35~45% 茶葉產地及代表 鐵觀音(福建安溪、台灣木柵) 製茶工序 茶菁→萎凋(日光、室內+浪菁)→殺菁→揉捻→初乾→熱團揉→再乾燥 飲用季節 秋天 習性 性平 功效中醫看法 提神醒腦、去膩消食、生津解渴、下氣醒酒 體質 熱底、寒底 -
青茶(烏龍茶)
茶葉種類 青茶(烏龍茶) 發酵 半發酵/60~85% 茶葉產地及代表 白毫烏龍(東方美人)(台灣新竹/苗栗) 製茶工序 茶菁→萎凋(日光、室內+浪菁)→殺菁→揉捻→乾燥 飲用季節 秋天 習性 性平 功效中醫看法 提神醒腦、去膩消食、生津解渴、下氣醒酒 體質 熱底、寒底 -
紅茶
茶葉種類 紅茶 發酵 全發酵/90~100% 茶葉產地及代表 滇紅(雲南)、阿薩姆/大吉嶺(印度)、祈門(安徽)、紅玉(台灣魚池) 製茶工序 茶菁→萎凋→揉捻→靜置(發酵)→乾燥 飲用季節 冬天 習性 性溫 功效中醫看法 溫陽活血、暖胃止瀉、散寒除溼、下氣止逆 體質 寒底 -
黑茶
茶葉種類 黑茶 發酵 後發酵/生茶約 20~30% 茶葉產地及代表 普洱茶(雲南) 製茶工序 茶菁→萎凋→殺菁→揉捻→曬乾→蒸壓→乾燥→成型 飲用季節 夏天 習性 性寒 功效中醫看法 提神醒腦、去膩消食、生津解渴 體質 熱底 -
黑茶
茶葉種類 黑茶 發酵 後發酵/熟茶約100% 茶葉產地及代表 普洱茶(雲南) 製茶工序 茶菁→萎凋→殺菁→揉捻→曬乾→渥堆→蒸壓→乾燥→成型 飲用季節 冬天 習性 性溫 功效中醫看法 溫胃養胃、消滯去膩、驅風醒酒 體質 寒底 -
黃茶(輕)
茶葉種類 黃茶(輕) 發酵 後發酵/10~25% 茶葉產地及代表 霍山黃芽(安徽)、君山銀針(湖南)、蒙頂黃芽(四川) 製茶工序 茶菁→殺菁、揉捻→悶黃→乾燥 飲用季節 夏天 習性 性寒 功效中醫看法 祛痰止咳、運脾消食、清熱解毒 體質 熱底